11月10日,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接受了上海高校第八督查组的实地检查。督查组由组长、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顾春华,副组长、上海杉达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馥明、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俊傲等一行6人组成,汇报会上,校长项家祥致欢迎词,党委书记赵佩琪作了题为《夯实基础显特色》的自查汇报,我校党政相关部门领导和负责人参会。
校长项家祥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对督查组莅临我校表示欢迎与感谢。他说,督查工作是改进和推进我校思政工作一次很好的机会,学校坚持“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的方针,创造一切条件,利用一切可能为辅导员有作为的成长创造更多发展机会,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党委书记赵佩琪在汇报中指出:学校建校23年来,一直把建设一支有能力、有特色、有质量的辅导员队伍作为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党政干部队伍来抓。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体现三大亮点:加强顶层设计,政策导向为先,打造符合民办学校特点和学生工作要求比较出色的辅导员队伍;制度保障、搭建多渠道发展的平台,使辅导员“进得来、稳得住、留得长”;搭建工作平台,展示事业成就,充分体现辅导员人生价值的坐标系;重点强调我校实行辅导员“三不” 和“三同”政策、“重视使用、促进流动、相对稳定”的培养方式、让辅导员真正成为学校师资与干部培养的“蓄水池”。我校近5年开展的援疆教育民族工作也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政府的高度肯定,成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学生工作的亮点。
检查中,副校长程龙根、校长助理郁萍就学生工作专职化、辅导员队伍科研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具体的回答;督查组成员还与师生代表就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
顾春华代表督查组作了初步的意见反馈,他指出,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品质+能力”的培养理念,认真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24号令”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以专业化、职业化作为队伍建设的目标依据,逐步培养和构建了一支“动力强、业务精、氛围好”的辅导员队伍,在学校内涵建设发展中起到了生力军的作用。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并已形成富有成效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品牌。督查组希望,学校今后能够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领导的重视下,通过多方努力,东海学院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越做越好。
工作自查汇报会
(党政办 供稿)
拓展阅读:
夯实基础显特色 (缩减版)
——上海市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督查(实地检查)汇报材料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多年来我校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以专业化、职业化作为队伍建设的目标依据,逐步培养和构建了一支“动力强、业务精、氛围好”的辅导员队伍,在学校内涵建设发展中起到了生力军的作用。
1993年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系、各专业建立了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建立辅导员队伍的一系列文件精神;2007年在市科教党委和教委第一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督察时得到了充分肯定和好评。2008年学校成立了党委,把建设一支有能力、有特色、有质量的辅导员队伍作为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党政干部队伍来抓;2013年我校被列为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和示范性民办高校的建设校,我们把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标杆来抓,体现工作特色。目前,我校全日制学生5524人,学生工作人员一共52人,平均年龄29岁,一线辅导员平均年龄28岁,这支队伍充满了活力。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特点及成效
我们通过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把我们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展现出亮点、启示点。
1.如何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我们的做法是:加强顶层设计,政策导向为先,保证辅导员队伍质量)。表现在:(1)学校坚持强化校党政领导班子顶层设计。学校成立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有一位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2)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列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3)遵照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原则,制订了一系列的文件符合民办高校特点的文件,对辅导员的科学定位、合理评价和考核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制度保障;(4)我们坚持选聘和用人标准,要求辅导员具备讲政治、懂教育、能敬业、有素质、会实践五个基本要素;(5)坚持辅导员培养教育,加强对辅导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辅导员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通过各种渠道拓展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增强了辅导员开展工作的自信心和实际工作能力;(6)坚持队伍配备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将所需辅导员和现有辅导员按照年龄、性别、学历、专业特长、个性品质、经验多寡等差异进行组合分工、优势互补,合理配备岗位,并明确责任。
2.如何使辅导员“进得来、稳得住、留得长”(我们的做法是:制度保障、搭建多渠道发展的平台)。表现在:(1) 我们认为辅导员是专业教师和干部两支队伍的“蓄水池”,学校采用“重视使用、促进流动、相对稳定”的办法,为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辅导员有强烈的归属感。遵循“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原则,根据辅导员的特点和专业所需分为教师和干部方向发展两条线,多渠道拓宽上升空间。(2)实行“三不” 和“三同”原则。“三不”即不错过每一个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机会,不放松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学要求,不亏待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待遇,在这方面辅导员和教师都是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我校人事处针对在岗的专职辅导员出台了“三同”政策,提高辅导员职业的荣誉感。所谓“三同”是指让在岗的专职辅导员享有与教师同等身份、同等工资待遇和同等发展机会,近年来,我校辅导员评上教师系列中级职称数名、参加“强师工程”出国进修教育硕士学位数名。另外还公派11名辅导员参加各项国际交流培训项目。(3)培养与提高。学校把优秀辅导员列为校级以上党校培训计划,并作为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培养的重要来源。建立辅导员挂职锻炼制度,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学校重视辅导员科研项目申报,并设学生工作示范性特色实践项目课题研究工作,成为学生工作新亮点。(4)提高待遇,稳定队伍。党政领导十分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工作,每年除增加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经费外,还从师资队伍经费中开支为辅导员队伍建设设立专项经费。保证辅导的福利待遇。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如何体现辅导员人生价值的坐标系(我们的做法是:搭建工作平台,展示事业成就)(1)针对90后出生的我校大学生,辅导员不仅知识面要广,而且还要有优秀的品格和较强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2011年起,我们每年召开一次学生工作研讨会,每位辅导员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学生资助管理、突发事件处理和日常教育等方面撰写案例进行交流,并由学工部汇编成“辅导员工作案例集”,至今已有四册。另外学校也注重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支持辅导员做课题研究,至今已有3本论文集。学校在为学生购买“德瑞姆心理咨询卡”的同时,也为每一位辅导员订购了一张,当他们发生困惑或者心理问题时可以随时咨询疏导。(2)我校辅导员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实际工作能力,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从2012年至今,我校已有三位辅导员或学生工作关键岗位人员获得“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称号;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两次荣获上海高校辅导员团队拓展三等奖。经管学院辅导员许小梅老师获得2014年度“育才奖”、“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和“上海市优秀辅导员”提名。经过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许小梅老师已从辅导员岗位提拔到经管学院任院长助理,分管学院学生工作。(3)我校近5年开展的援疆教育民族工作也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政府的高度肯定,成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学生工作的亮点。(4)学校的学生工作成绩显著,毕业生就业率、签约率名列民办高校前列,在全国和上海市职教技能大赛中我校屡获大奖,一项项成果说明东海学院为辅导员搭建了展示事业成就的扎实平台。
三、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1如辅导员培养过程中重实践而轻理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探索略显不足;2用政策保障、经费保障、绩效奖励、公平晋升等方式,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安心本职工作,力争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辅导员团队。
今年,我校在庆贺曹助我董事长和李重华董事从教六十周年,凝炼建校20余年的办学精神过程中,将东海精神高度概括为“弘志励学、明德至善”这八个字,现在正在进行大力宣传和弘扬这种精神,使东海学院真正成为上海一所名副其实的一所示范校、特色校,开创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格局。
2015年11月3日